/ 新城市活力 - 轉變、選擇、連接、共存之文化意義

張智強

前往展覽

前言

此篇文章以亞洲的時空美學討論為基礎,做為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宮津大輔: 25 年錄像收藏展 - 東亞與東南亞的境遷信號》 展覽延伸討論。將數位藝術的編碼視作媒體、空間與裝置三者融合的「化身」,當落實到我們的日常,能如何轉變為我們對於資源的分配,以及體現永續發展的方法呢?我們邀請設計師張智強從建築實踐領域,與我們分享他對於空間的想像、紀錄與重塑;這段過程,亦被思考文明發展的搖籃。





情境:城市如何變得密集

「精密度」(Intensity)表述了事物的狀態,確切地說,是一種無形的密度,以大眾文化的形式滲透整個城市。它充滿活力,卻不一定擁有具體的形態。極端的城市精密度表現在個別事件*的巨大規模上,以及事件發生的迅速,尤其是指某些重大事件湧現後又消失無蹤。

「密度」(Density)是人們提到香港時常用到的一個詞,雖然正確,但容易被人忽視的城市精神卻存在於「精密度」中。從地緣政治上講,香港本身就是邊界,根本沒有橫向擴展的餘地,因此,精密度在這種自身約束下被密集得無以復加。

回顧現時中國主要城市的歷史,它們的發展或多或少都建立在橫向與縱向的同步擴展上。深圳,一個從二十多年前冒起的新城市,便是好例子:它從沒停止過向外擴張。歷史悠久的城市,如上海和北京,在快速重建老城區的同時,也納入周邊省市以發展成前所未有的規模,而香港,只能在自身的密度中不斷膨脹,這實在是非常獨特的事例,極具研究價值。

我們就此提出了一個解讀框架來進一步闡述「精密度城市」,它包括四個概念(4C概念):轉變、選擇、連接和共存。四者之間並沒有次序,也無任何等級,相反,它們以含蓄的線性關係彼此緊密聯結。

*「事件」指可以發生在任何空間、任何時間的行為。


選擇

選擇,是個人或集體欲望的一種體現,代表了對有限資源和制度約束的認知,同時給予重新配置的空間。人們可以調度他們的「選擇」,卻不能完全控制它;他們考量現況及外力干預後作出選擇,而通過對各種選擇的解讀,內外的局限性得以呈現,人們就能在相同條件下創造彈性,從而獲取最多的可能性。

選擇是媒介,人們藉以實現靈活性和適應性。對於體制的奠基者來說,明智之選意味為體系增值,而非指向那些可能會把關係複雜化的事件。這需要透徹地理解體制內的各種關係,繼而讓使用者支配及辨識潛藏的變化。



共存

共存,是指通過強調存在著的各種雜亂事件之間的相似性,而非差異性,建立起一種關係,使之變成有序的系統。事件包含在相連的關係中,而不被排除在外。共存試圖透過串聯相似性來賦予不同事件某種意義,同時尊重彼此的核心差異,承認各事件是類而不同的,鼓勵多樣性,並尋求體系內被忽略的事件潛力。

共存有利於多樣性,避免單一化,為體系帶來更多的選擇和更大的彈性,使同一件事情可通過不同方式來完成。它也鼓勵以適應和再利用代替強加和抹煞。事件在有限的資源和狹小的空間下,能在不同的生命週期內得以充分的自我發展,促成一種系統性價值,而這個價值往往超過所有個別事件價值的總和。


連接

連接,是指在各種系統之間建立關聯,以形成一個超系統。超系統蘊藏許多規模和性質相異的系統。各系統之間的關係全然是流動性的,意味著它們既不遵行某一規條,也不陷入混亂無章之中,但卻成就一個超系統。這個超系統有著不固定的內在空間,在此空間內,無固定場域的個別系統會依附在超系統上。內部相連的系統同時出現,變形、轉化成充滿活力的組織,彙集各種潛在的複雜性。

連接引申出關係架構和互動平台,繼而產生一個包含各種現存系統的獨立超系統,使不同系統都能發揮功用,彼此互為補足,減少對資源的競爭,同時又作為超系統的一部分而共同運作。簡言之,連接是一種策略性手段,最終達致物盡其用、各展所能的目標。



轉變

轉變,是存在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潛能:任何事物都能透過轉變的過程被創造。它的意義僅於時空之中存在,隨著時間推移,轉變只會在空間的邊界和結構上展開。所有轉變的結果沒有最終形態,只有轉變過程的中繼產物。轉變在塑造事件,事件之間的關係和最後形成事件的一種系統形式。在系統形成之初,就能體認到變化,是一組靈活的條件,容許客製化存在於使用者各種不同需求的情況下。如此,轉變的策略即是在為轉變提供基礎,這意味著重點在於,透過提供轉變的邏輯,而非選擇方案,來建立這樣的關係規則。


結論

以上的論述旨在描繪出城市運作的邏輯。根據這一邏輯,城市是通過較為自發的發展而非按照結構性模式來達到其應有的效率和密度。三維城市景觀固然令人嘆服,然而,卻是它背後那非視覺主導的實用主義起著作用。畢竟,是這4C概念,方能避開城市景觀的各種預想;更重要的是,它容許我們終極逃離要打造理想城市的偽野心。


關於張智強和EDGE Design

香港知名建築設計師張智強於1994年創立EDGE Design,創立至今以創新跨領域設計屢獲殊榮,更於2019年被DOMUS雜誌確認為全球一百家最佳建築公司之一。以香港為基地,憑藉四分之一世紀的經驗,一直致力設計原創方案,以適應不斷增長的全球人口。

項目範圍之廣從城市規劃、建築、室內、展覽、藝術裝置、家具,以至餐具都一一涉及。其核心設計理念反映了城市多變及動態的空間,以此宗旨體現一個強化城市的4C - Change (變化), Choice (選擇), Connection (聯繫) 和 Coexistence (共存)。

而其設計方針旨在因應有限的資源,以可持續的方式,為環境創造正面的變化,並透過與客戶和專家緊密合作,把握設計潛力,互相啟發,跟客戶的企業實踐工作中做出平衡,以達到彼此受益。這種跨領域方針使我們為本地以至國際客戶提供不同規模,高效和廣泛的設計服務。

Domestic Transformer , 2007 © Gray Chang

Domestic Transformer, 2007 © Gray Chang

The Arch, 2014 © Gray Chang

Suitcase House, 2002 © Gray Chang

HKIA and Architects Registration Board Office,1997 © Gray Chang

Private Music Studio, 2016 © Gray Chang

Trick and Treat, 2011 © Gray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