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穹之眼 — 創作里程

張志龍

訪問展覽

Celestial Eyes

鎌田治朗的藝術脈絡

鎌田治朗從創作之始,便投入與「光與記憶」(Light and Memory)有關的媒材研究,透過造型設計和塗料實驗,營造全新的光與色彩譜系,創造奇幻的視覺效果,並賦予作品情感的深度。


SUNGLASSES

在鎌田治朗早期研究的各項材料對光的作用過程中,他從太陽眼鏡發現了與寶石不同的色彩折射;他將形式色彩各異的鏡片組合造型,再以雷射雕紋或以照相蝕刻方式創作圖像,展現珠寶的哲思。

Sunglasses © Jiro Kamata



MOMENTOPIA

2008年起,藝術家運用德國與日本古典相機大小鏡頭進行實驗。他使用不透明的塗層上色,鏡頭透鏡不僅產生有如寶石般的拋光色澤,也會反射物件的形象;他運用簡約的金屬造型來裝飾透鏡,使作品綻放朦朧奇幻的光彩。

這組名為Momentopia的作品系列,不僅傳遞烏托邦的神秘氣息,作品所使用的鏡頭也寓意媒材承載的時光回憶,為首飾藝術賦予新的意義與價值。Momentopia的推出,受到藝壇的矚目,鎌田治朗的作品開始成為國際博物館收藏的標的。

Momentopia © Jiro Kamata



BI

之後,藝術家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Atacama)的旅行經歷中,目睹夕陽和滿月同時出現在無垠天空的震撼;日落之後,月亮像第二個太陽升起。2010年,他發現「雷射分色鏡」(或濾光片)的特殊鍍層玻璃,能同時將兩種色彩往兩個方向投射。他將此系列命名為BI,紀念日月並存的印象,並傳遞作品反射和投射所呈現兩種不同光色現象。

BI © Jiro Kamata



HOLON

2019年,藝術家在台灣舉辦作品回顧展,受到觀眾和收藏家的歡迎。在與主辦者ALIEN MODE的密切互動後,鎌田治朗再次回到相機鏡頭的研究。

在搜集大量鏡頭與仔細拆解的過程中,藝術家感到其透鏡材質的精細度與純粹性有如珍珠和寶石的珍貴。同時,他發現PVD鍍層(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真空蒸鍍的膜層技術,不但能無瑕均勻上色,更會使相機的凹鏡和凸鏡,產生三維的全像投影效果。

在創作和研究的過程中,他彷彿也跟著這些鏡頭進行了一趟又一趟的時光旅行。因此,觀者配戴作品時,不但紀錄環境的成像,也引發自身的反思;穿戴者個人是個完整的個體,但同時也是環境整體的一部份,因此有了「子整體」(HOLON)的命名。

Holon © Jiro Kamata



CELESTIAL EYES

靈感

在合作的過程中,鎌田治朗體會到ALIEN MODE致力於以極簡的空間,精緻的材質,融入外在綠蔭環境和光線,提供人們沈澱的心境,創造藝術走入生活的特殊通道(Passage to experience art)。這種結合藝術與生活的態度,表現在ALIEN MODE的展出環境。

回到慕尼黑之後,藝術家參訪歐洲南方天文台總部ESO(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ESO集結歐洲之力,建造了世界最先進、最大型的天文望遠鏡,設置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目的是從南半球觀測浩瀚宇宙,擷取資訊,解讀意義。資訊取得的來源,就是「光」。此刻,他回憶起在阿塔卡馬沙漠沙漠滿月升起後的深夜,也想起自幼便幻想掌握的——灑滿天空的繁星銀河。

藝術家另一個深刻的視覺體驗,是位於澳洲大陸東南部半島末端的拉伊(Rye)。他想去看南半球底部的日落景象。抵達時,太陽正往下移動,他發現寬闊的海岸地平線呈現弧形,而天空也出現了弧形漸層的藍、橘和粉紅。這提醒他,我們所處的地球是圓的,而天體與行星的運行也是圓弧狀的。

Celestial Eyes © Jiro Kamata


這些體驗,激勵藝術家嘗試全新的構想:設計新的球體透鏡,盡可能地收集光,用以記錄世界的資訊,反射稀有的色彩與景象,帶給穿戴者前所未有的微觀宇宙體驗,超越既定的常軌,打開藝術的感知通道。

媒材與方法

鎌田治朗決定打造自行設計的透鏡(Lens)。他不再使用相機玻璃透鏡,而是選擇使用於望遠鏡的實驗室級石英(Lab Quartz)來創作。石英製成的透鏡,具備最堅硬的質地,擁有最清澈透明的效果。

他切割石英球體的兩個局部,結合成雙凸透鏡,像扁豆形狀的球體。扁豆(Lentils)的字元就與透鏡(Lens)相關。

Celestial Eyes © Jiro Kamata


此外,從藝術家過往拆解上千個相機,研究上萬個鏡頭透片的經驗中,他發現塗有PVD的雙凸透鏡能捕捉最充足的光線,使極佳的三維全像形象呈現於雙凸透鏡球體頂部。他以金、銀或螢光顏料為PVD鍍層,會產生令人驚豔的視覺效果。


風格與詮釋

鎌田治朗將這新的石英雙軸心凸透鏡命名為ALIEN LENS,是對藝術夥伴的致意,也有以全新視野看待生命和宇宙內涵的寓意,這形成了《天穹之眼》的基本精神。

每個ALIEN LENS的表面,其外環因為雙凸透鏡互為反射而呈現深霧狀,其形狀彷彿行星運行的軌道;中心則是明鑑如鏡的弧形鏡面。在移動作品時,隨時反射出周圍的物像和光,彷彿不斷地記錄時空,與環境和自身對話。

Celestial Eyes © Jiro Kamata


藝術家採用PVD鍍層,選擇對應宇宙星光如詩意般的色彩,譬如:黃金色對應太陽,銀色對應月亮,各種螢光色則對應宇宙星河間的閃爍光芒。

《天穹之眼》(Celestial Eyes)系列以極簡的個體造型,創作星系連結宇宙的寓意。藝術家融合當代視覺藝術、光與空間運動。穿戴者藉由移動產生當下的視覺景象(Contingent Visual Scene),在在都與周遭的事物相關。

視覺所見的不是單一真相,而是源自本身的投射、理解與感受,因此穿戴者參與並完成了藝術形式的終極展現。也就是說,穿戴者藉由《天穹之眼》(Celestial Eyes),啟動與生俱來的感知,體驗生命中各個當下的時刻,提供時光的記憶與沈思。

天穹之眼: 鎌田治朗
Celestial Eyes: Jiro Kamata
2025.01.10 (Fri.)– 2026.01.11(Sun.)

主辦單位|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策展人|邵雅曼
藝術家|鎌田治朗
策展團隊|ALIEN MODE
時裝合作|APUJAN 詹朴
影像藝術|王海齡
藝術攝影|陳詠華
視覺演繹|劉欣瑜
肢體演譯|蘇鈺婷
學術主持|張志龍
空間構想|水谷隼人
視覺設計|蔡馨儀
紀錄編導|謝婉滢
盒形設計|Julia Andratschke
特別感謝|謝旻玲, 許莫, 髮型藝術 - Weic Lin, 彩妝藝術 - Sunny Hsu

Jiro Kamata (1978 –) is the grandson of a watchmaker who established his shop in 1929. Jiro’s father later took over the business and started over as a jeweler.

Jiro Kamata's studio. The starry stars from the disco ball.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The dream to wear light. © courtesy of the art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