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於 1967 年的金馬賓館,是軍友社興建後轉贈國防部,提供金馬前線國軍離港前、抵港後,和親屬、愛人送別探視的賓館。隨著戰事暫歇,賓館在 1990 年 代後期功臣身退。而後,移轉給交通部鐵工局使用,直至 2012 年鐵工局搬遷,金馬賓館從此閒置。 2016 年,高雄市政府為引進民間活力,透過都發局公開招標,由永添藝術接下新使命,進行修建工程與營運,歷時兩年的建築規整與文史工作,還原了這棟具有折衷主義特色的建築風貌,也保存了這段別具意義的歷史。金馬賓館於 2018 年底重新以當代美術館之姿面世,成為新時代藝術的搖籃。
時代背景
八二三炮戰隔年,高雄市府籌建「金馬賓館」以供前往前線的將士停泊。由於建地原為魚塭,需等候落土完成,這一等,便十年。1967 年高雄和基隆的兩座金馬賓館落成。「金」、「馬」分別代表金門與馬祖離島,金馬前線相隔台灣與中國,在冷戰時期,與柏林圍牆及北緯 38.5 度線具有同時代的歷史意涵。
當時抽中至金門與澎湖的將士,需由全台各地搭車前往高雄金馬賓館報到,暫宿等候天晴發船時間,行前踏著不安的步伐搭上一艘艘將駛往百里之外的軍艦,再多的不安也只能勇敢撐起堅毅的心。1967-1998 年間,金馬賓館是國軍啟程前的驛站,也是服役結束平安歸來與親人重逢的地點。今日的基隆金馬賓館已拆除,這段歷史只留下高雄的金馬賓館。
高雄金馬賓館於1998年退役,曾移轉給交通部鐵工局作為高雄鐵路地下化指揮總部,直至2012年鐵工局搬遷,從此被淡忘。2016年,高雄市都發局公開招標,由永添藝術股份有限公司 出面保留,承接修建工程與營運。歷時兩年規整,金馬賓館於2018年底重新以當代美術館之姿面世。
修建過程
2016年承接金馬賓館遺址修建案的永添藝術公司,以還原建築的時代意義為原則,禮聘老師傅以耗時的傳統工藝進行修建;同時,將封閉的館舍打開,將原先ㄇ字型的走廊改造為口字型,融入地景,透過減、增、開、闔手法,引光入室,渾樸凝靜的新貌,與山、林共鳴烘托,佇立顧盼、處處皆景。
建築特色
建於1967年的金馬賓館,是台灣戰後建築的表徵,融合1965年經濟起飛加速發展的西方現代建築的簡約主義、國民政府來台前曾經盛行一時的日治時期古典折衷的式樣,及中國古典建築符號。水平垂直的流暢線條、勾勒大面採光與通風的開口、帶狀的設計營造出正負空間交錯表現的立體層次、秩序性的樓梯與迴廊、風格近似 Mies van der Rohe 的「幾何組合」變化使得結構簡潔明朗。永添藝術還原當年建築抿石子、磨石子的肌理,以二丁掛磁磚縫補迴廊,修復建築花磚圍籬,以水泥的質地保留改造過程。
建築元素
● 點
圓形或孔洞:窗花、圍籬、燈孔,皆能見圓形或方形開孔。
▌ 線
規則有序的結構:樑柱、翼板、陣列立柱、榫接木扶手…。
▓ 面
磨石子地、洗石子外牆、特殊比例的二丁掛磚、特殊規格的窗形,從ㄇ字型轉變為口字型的迴廊、與原始房門相應的落地大面開窗,流瀉於室的光...
© 高雄歷史博物館 1967-1998年間,即將前往金門、馬祖服役的士兵們,在此處停留、道別。他們將乘坐船艦前往數百里之外的外島 - 最前線作戰區。此別可以是一年、兩年、或更久……在此一別,可能見不到親人、可能失去愛人……金馬賓館 -見證了許多人的悲歡離合。
© 高雄歷史博物館 1959年高雄市府擬撥欽十萬元,作臨時招待所設備費,今經市議會同意撥付。金馬招待所短期內即可成立,招待金馬前線台過高的將士。準備興建「金馬賓館」,因建地係魚塭填用,須稍候時日始能動工,為應付事實需要,特先設置臨時招待所,以供金馬前線過台將士住宿。1967年軍友社決定以新台幣1千2百萬元,在基隆和高雄興建兩座金馬賓館及一座英雄館。據軍友社稱:竣工後的基隆和高雄金馬賓館,係專供金馬地區前線官兵往返本島免費住宿之用。同年9月26日上午,在一項隆重的儀式中,由台省進出口商會理事長陳茂榜代表呈獻,並經剪綵及啟鑰等儀式後,正式啟用。而今基隆的金馬賓館已拆除,只剩高雄的金馬賓館。 資料來源:〈招待金馬官兵 高設臨時賓館〉,《聯合報》,1959年(民國48年)3月5日,第3版。〈基隆高雄兩地 籌建金馬賓館〉,《聯合報》,1967年(民國56年)5月5日,第4版。〈省進出口公會捐建 高雄金馬賓館啟用〉,《經濟日報》,1967年(民國56年)9月27日,第7版。
© 高雄歷史博物館 前往搭船的新兵們必須自備糧食 前往碼頭的路上會有雜貨店夥計叫賣著:坐船要一天半,船上沒吃的,要買要快! 新兵們便急忙搶購著麵包、汽水、可樂, 而最搶手的莫過於暈船藥。
© 兵器戰術圖解 現今的光榮碼頭,前身為13號碼頭,當時這裡停泊著數艘海軍AP艦、中字號,即將離鄉背井的士兵們踩著忐忑不安的步伐,步上軍艦,此刻再多的不安,卻也只能勇敢撐起堅毅的心,搭上這一艘艘即將駛往百里之外的軍艦。
© 軍方刊物 中字號搭載著許多旅金士兵的回憶 旅途長達36小時的航行擁擠、狹小、搖晃嚴重的船艦令人難以忘懷, 終於抵達外島的那刻,內心本是充滿著解脫之喜, 卻也洶湧著即將面對未知未來的焦躁不安。
© 高雄歷史博物館 高雄港口裡軍艦航行著,裡面的乘員 有些是即將遠赴金門、馬祖的新兵, 有些是功成身退平安歸來的士兵。 安靜的高雄港,是許多人的轉捩點, 見證那蛻變成長的時光。
© ALIEN Art Centre 1998年冷戰結束後,高雄金馬賓館於曾移轉給交通部鐵工局作為高雄鐵路地下化的指揮總部,直至2012年鐵工局搬遷
© ALIEN Art Centre 2018年, 由永添藝術公司歷時場館修復工程後, 重新以美術館之姿誕生
© ALIEN Art Centre 1967-2016年間,歷經金馬賓館與交通部鐵工局鐵路地下化指揮總部的整修前樣貌
© ALIEN Art Centre 2018年, 由永添藝術公司歷時場館修復工程後, 重新以美術館之姿誕生
© ALIEN Art Centre 1967-2016年間,歷經金馬賓館與交通部鐵工局鐵路地下化指揮總部的整修前樣貌
© ALIEN Art Centre 2018年, 由永添藝術公司歷時場館修復工程後, 重新以美術館之姿誕生
© ALIEN Art Centre 1967-2016年間,歷經金馬賓館與交通部鐵工局鐵路地下化指揮總部的整修前樣貌
© ALIEN Art Centre 2018年, 由永添藝術公司歷時場館修復工程後, 重新以美術館之姿誕生
© ALIEN Art Centre 1967-2016年間,歷經金馬賓館與交通部鐵工局鐵路地下化指揮總部的整修前樣貌
© ALIEN Art Centre 2018年, 由永添藝術公司歷時場館修復工程後, 重新以美術館之姿誕生
© ALIEN Art Centre 1967-2016年間,歷經金馬賓館與交通部鐵工局鐵路地下化指揮總部的整修前樣貌
© ALIEN Art Centre 2018年, 由永添藝術公司歷時場館修復工程後, 重新以美術館之姿誕生
© ALIEN Art Centre 1967-2016年間,歷經金馬賓館與交通部鐵工局鐵路地下化指揮總部的整修前樣貌
© 高雄歷史博物館 1967-1998年間,即將前往金門、馬祖服役的士兵們,在此處停留、道別。他們將乘坐船艦前往數百里之外的外島 - 最前線作戰區。此別可以是一年、兩年、或更久……在此一別,可能見不到親人、可能失去愛人……金馬賓館 -見證了許多人的悲歡離合。
© 高雄歷史博物館 1959年高雄市府擬撥欽十萬元,作臨時招待所設備費,今經市議會同意撥付。金馬招待所短期內即可成立,招待金馬前線台過高的將士。準備興建「金馬賓館」,因建地係魚塭填用,須稍候時日始能動工,為應付事實需要,特先設置臨時招待所,以供金馬前線過台將士住宿。1967年軍友社決定以新台幣1千2百萬元,在基隆和高雄興建兩座金馬賓館及一座英雄館。據軍友社稱:竣工後的基隆和高雄金馬賓館,係專供金馬地區前線官兵往返本島免費住宿之用。同年9月26日上午,在一項隆重的儀式中,由台省進出口商會理事長陳茂榜代表呈獻,並經剪綵及啟鑰等儀式後,正式啟用。而今基隆的金馬賓館已拆除,只剩高雄的金馬賓館。 資料來源:〈招待金馬官兵 高設臨時賓館〉,《聯合報》,1959年(民國48年)3月5日,第3版。〈基隆高雄兩地 籌建金馬賓館〉,《聯合報》,1967年(民國56年)5月5日,第4版。〈省進出口公會捐建 高雄金馬賓館啟用〉,《經濟日報》,1967年(民國56年)9月27日,第7版。
© 高雄歷史博物館 前往搭船的新兵們必須自備糧食 前往碼頭的路上會有雜貨店夥計叫賣著:坐船要一天半,船上沒吃的,要買要快! 新兵們便急忙搶購著麵包、汽水、可樂, 而最搶手的莫過於暈船藥。
© 兵器戰術圖解 現今的光榮碼頭,前身為13號碼頭,當時這裡停泊著數艘海軍AP艦、中字號,即將離鄉背井的士兵們踩著忐忑不安的步伐,步上軍艦,此刻再多的不安,卻也只能勇敢撐起堅毅的心,搭上這一艘艘即將駛往百里之外的軍艦。
© 軍方刊物 中字號搭載著許多旅金士兵的回憶 旅途長達36小時的航行擁擠、狹小、搖晃嚴重的船艦令人難以忘懷, 終於抵達外島的那刻,內心本是充滿著解脫之喜, 卻也洶湧著即將面對未知未來的焦躁不安。
© 高雄歷史博物館 高雄港口裡軍艦航行著,裡面的乘員 有些是即將遠赴金門、馬祖的新兵, 有些是功成身退平安歸來的士兵。 安靜的高雄港,是許多人的轉捩點, 見證那蛻變成長的時光。
© ALIEN Art Centre 1998年冷戰結束後,高雄金馬賓館於曾移轉給交通部鐵工局作為高雄鐵路地下化的指揮總部,直至2012年鐵工局搬遷
© ALIEN Art Centre 2018年, 由永添藝術公司歷時場館修復工程後, 重新以美術館之姿誕生
© ALIEN Art Centre 1967-2016年間,歷經金馬賓館與交通部鐵工局鐵路地下化指揮總部的整修前樣貌
© ALIEN Art Centre 2018年, 由永添藝術公司歷時場館修復工程後, 重新以美術館之姿誕生
© ALIEN Art Centre 1967-2016年間,歷經金馬賓館與交通部鐵工局鐵路地下化指揮總部的整修前樣貌
© ALIEN Art Centre 2018年, 由永添藝術公司歷時場館修復工程後, 重新以美術館之姿誕生
© ALIEN Art Centre 1967-2016年間,歷經金馬賓館與交通部鐵工局鐵路地下化指揮總部的整修前樣貌
© ALIEN Art Centre 2018年, 由永添藝術公司歷時場館修復工程後, 重新以美術館之姿誕生
© ALIEN Art Centre 1967-2016年間,歷經金馬賓館與交通部鐵工局鐵路地下化指揮總部的整修前樣貌
© ALIEN Art Centre 2018年, 由永添藝術公司歷時場館修復工程後, 重新以美術館之姿誕生
© ALIEN Art Centre 1967-2016年間,歷經金馬賓館與交通部鐵工局鐵路地下化指揮總部的整修前樣貌
© ALIEN Art Centre 2018年, 由永添藝術公司歷時場館修復工程後, 重新以美術館之姿誕生
© ALIEN Art Centre 1967-2016年間,歷經金馬賓館與交通部鐵工局鐵路地下化指揮總部的整修前樣貌